大腸癌症飲食以均衡飲食為基礎,治療期間增加蛋白質、熱量,強化人體在癌症治療期間的抵抗力,修復因治療所產生的損傷。
化學治療期間飲食建議
每次化療前不要空腹,可先吃少量的清淡食物,避免大量油膩及不易消化的食物。
疲憊是常見的副作用,為保持體力更需維持均衡的飲食,包括足夠的蛋白質。
要吃熟食,不建議生機飲食,以免造成腸胃方面感染。
化療期間,因副作用造成進食困難時,不要太勉強進食,待較舒服時,再正常進食。
盡可能食材多樣化選擇、調味多變化、改變用餐環境,有促進食慾的效果。
依治療副作用不同症狀,建議參考副作用飲食對策幫助進食順利。
手術治療期間飲食建議
腸道手術後一般會使用1~2天「清流質飲食」,若適應良好,接著採用「低渣飲食」,使腸胃道獲得休息,以促進傷口復原。當腸道功能逐漸恢復正常,則進展至一般均衡飲食。
「清流質飲食」:如米湯、去油清湯、過濾果汁、稀藕粉等。
「低渣飲食」:
低渣食物舉例 |
|
全穀根莖類 |
精製的穀類及其製品,如:白飯、稀飯、白麵條、白吐司等 |
豆魚蛋肉類 |
除油炸、煎外其它各種烹調法製作之各種蛋類,如蒸蛋 |
去皮、筋的嫩肉,如:絞碎、跺碎、煮爛的瘦肉 |
|
加工精製的豆製品,如:豆漿、豆腐、豆花等 |
|
蔬菜類 |
各種過濾蔬菜汁、嫩的菜葉類、去皮的瓜類 |
水果 |
各種過濾果汁、纖維量少且去皮、去籽的水果,如:木瓜、葡萄、香蕉等 |
流質低渣飲食:將低渣食物放入果汁機中攪打成全流質狀。
半流質低渣飲食:將低渣食物煮成鹹粥狀。
軟質低渣飲食:可選擇固體軟質、低油、容易消化的低渣食物。
「均衡飲食」: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以獲得足夠的營養。
腸造口飲食建議
補充足夠水分,建議少量多次飲用,並且避免用餐中或用餐後一次飲用過多水分。
避免粗糙纖維食物,如全穀類、芹菜、菜梗、牛蒡等。多攝取富含水溶性纖維的食品,如燕麥、蘋果、木瓜等。
避免食用易產生不良氣味的食物,如洋蔥、青椒、芥末、蘿蔔、韭菜、蘆筍、海鮮。
治療副作用之飲食對策
腹瀉
採取少量多餐的方式,並適度利用食物或運動飲料補充水分及電解質。
選用低渣或纖維較少的食物。
避免攝取太過油膩的食物。
腹瀉嚴重時,可食用米湯、清肉湯、果汁等清流質食物,讓腸道獲得短期休息。
可補充麩醯胺酸幫助修補腸道因癌症治療而導致的腸黏膜受損。
腹脹
避免食用產氣、纖維多的食物,如:豆類、洋蔥、青椒、高麗菜、地瓜、馬鈴薯、牛奶、碳酸飲料等。
進餐中不要喝太多湯汁及飲料。
輕微運動或散步可減輕腹脹感。
白血球減少
食物皆需煮熟,避免生食或烹煮不完全的食物,如生魚片、生菜、半熟蛋、生奶製品(如起司、乳酪)、醃製品(如泡菜、醬菜)等。
水果需先去皮或削皮後食用。
避免食用市售未經低溫殺菌的果汁、蔬菜汁、生乳及蜂蜜。
剩餘的食物應於2小時內冷藏,食用前需完全加熱處理,並於24小時內吃完。
飲用煮沸過的水,避免飲用生水或未殺菌的瓶裝水。
避免高風險的用餐,如食物暴露在外的餐飲店、沒有冷藏的麵包、點心店。
食慾不振、體重減輕
少量多餐,三餐增加為六至七餐,手邊常備點心、肚子餓就吃。
嘗試變換不同食物,經常變化烹調方式,可以調味料提升食物的風味,並注意色、香、味的調配以增加食慾。
用餐時先吃固體食物,避免一次喝下大量的湯或水,以免過度飽脹影響食慾。
用餐前作適當的運動或食用少許開胃的食物,以增加食慾。
先選擇喜愛的食物,可將高蛋白和高熱量的營養補充品添加其中。
保持愉快的心情,可在每天食慾最好的時段多吃(一般在早餐)。
噁心、嘔吐
化療前一天或當天,不要一次吃太多東西。
少量多餐,避免空腹太久和吃太飽。遠離有油煙味或異味的地方。
選擇清淡或較有酸味、鹹味的食物,避免太熱、太甜、油膩或氣味強烈的食物。
如早上起床較容易噁心,試著起床前吃較乾的食物,如蘇打餅乾或吐司。
飯後兩小時內盡量不要平躺。
適時補充水分及鹽(如運動飲料),維持電解質平衡。
嚴重噁心或嘔吐時,可經由醫師處方服用止吐劑。
![]()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