癌症飲食以均衡飲食為基礎,治療期間增加蛋白質、熱量,能避免體重下降。充足的營養能強化人體在癌症治療期間的抵抗力,修復因治療所產生的損傷,減輕因治療所引起的副作用及體重流失,盡早恢復體力。
認識均衡飲食
營養素普遍存在於六大類食物中,均衡攝取各類食物到建議量才能獲得足夠的營養。
化學治療期間飲食建議
每次化療前不要空腹,可先吃少量的清淡食物,避免大量油膩及不易消化的食物。
疲憊是常見的副作用,為保持體力更需維持均衡的飲食,包括足夠的蛋白質。盡量避免膽固醇、油脂量高和加工製品的肉類,以免造成心血管負荷。
要吃熟食,不建議生機飲食,以免造成腸胃方面感染。
化療期間,因副作用造成進食困難時,不要太勉強進食,待較舒服時,再正常進食。
盡可能食材多樣化選擇、調味多變化、改變用餐環境,有促進食慾的效果。
依治療副作用不同症狀,建議參考副作用飲食對策幫助進食順利。
手術治療期間飲食建議
手術後需更多蛋白質及熱量來幫助傷口癒合,但進食需視手術部位及身體狀況給予,一般典型飲食進程為先採清流飲食,進展為軟質飲食及一般均衡飲食。
剛開始恢復飲食,可先選擇低脂和容易消化的食物及飲料。
復原期間少量多餐進食,可多喝流質的食物避免脫水。
適當的活動可以促進食慾,但需循序漸進。
治療副作用之飲食對策
白血球減少
食物皆需煮熟,避免生食或烹煮不完全的食物,如生魚片、生菜、半熟蛋、生奶製品(如起司、乳酪)、醃製品(如泡菜、醬菜)等。
水果需先去皮或削皮後食用。
避免食用市售未經低溫殺菌的果汁、蔬菜汁、生乳及蜂蜜。
剩餘的食物應於2小時內冷藏,食用前需完全加熱處理,並於24小時內吃完。
飲用煮沸過的水,避免飲用生水或未殺菌的瓶裝水。
避免高風險的用餐,如食物暴露在外的餐飲店、沒有冷藏的麵包、點心店。
製備食物前後或進餐前,需洗淨雙手。
食慾不振、體重減輕
少量多餐,三餐增加為六至七餐,手邊常備點心、肚子餓就吃。
嘗試變換不同食物,經常變化烹調方式,可以調味料提升食物的風味,並注意色、香、味的調配以增加食慾。
用餐時先吃固體食物,避免一次喝下大量的湯或水,以免過度飽脹影響食慾。
用餐前作適當的運動或食用少許開胃的食物,以增加食慾。
先選擇喜愛的食物,可將高蛋白和高熱量的營養補充品添加其中。
保持愉快的心情,可在每天食慾最好的時段多吃(一般在早餐)。
噁心、嘔吐
化療前一天或當天,不要一次吃太多東西。
少量多餐,避免空腹太久和吃太飽。遠離有油煙味或異味的地方。
選擇清淡或較有酸味、鹹味的食物,避免太熱、太甜、油膩或氣味強烈的食物。
如早上起床較容易噁心,試著起床前吃較乾的食物,如蘇打餅乾或吐司。
飯後兩小時內盡量不要平躺。
適時補充水分及鹽(如運動飲料),維持電解質平衡。
嚴重噁心或嘔吐時,可經由醫師處方服用止吐劑。
味覺和嗅覺改變
用餐前,先用茶、鹽水或不含酒精的漱口水來漱口,以清潔味蕾。
食物內加一點酸味,如:檸檬汁、醋、柑橘。或加一些糖增加甜味,減少鹹、苦味。
烹調方式多變化,利用調味料改變食物風味(如:番茄醬、洋蔥、薄荷、迷迭香…等)。
溫冷的食物味道不會太濃稠,相對較有食慾。
避免苦味重的食物攝取,如芥菜、苦瓜。
腹瀉
採取少量多餐的方式,並適度利用食物或運動飲料補充水分及電解質。
選用低渣或纖維較少的食物。
避免攝取太過油膩的食物。
避免產氣食物,如:豆類、洋蔥、青椒、地瓜、馬鈴薯、牛奶、碳酸飲料等。
腹瀉嚴重時,可食用米湯、清肉湯、果汁等清流質食物,讓腸道獲得短期休息。
腹脹
避免食用產氣、纖維多的食物,如:豆類、洋蔥、青椒、高麗菜、地瓜、馬鈴薯、牛奶、碳酸飲料等。
進餐中不要喝太多湯汁及飲料。
輕微運動或散步可減輕腹脹感。
便祕
選擇纖維質含量較高的食物,如全穀類、蔬菜、水果、乾豆類、核果類、種子類。
如醫師允許,每天喝8-10杯的飲料。可以喝水、蔬果汁、黑棗汁。
適度運度,可增加腸胃蠕動。
可請醫師評估協助排便的藥物。
口腔、喉嚨疼痛
將食物切小塊煮軟。可拌入湯汁或勾芡增加滑順感。
可將食物放涼後再食用,避免太燙、太辣、太酸、太乾及太粗等刺激性食物。
使用湯匙或吸管協助進食,避開疼痛處。
可採流質飲食,若進食量不足需求,建議搭配口服營養補充品,以達營養所需。
經醫師同意下,在進餐前服用止痛藥或有麻醉成份的漱口水以改善口腔疼痛的問題。
![]()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