致病原因
疥瘡是因疥蟲感染而引起的傳染性皮膚病,疥蟲是一種肉眼看不到的皮膚寄生蟲,成蟲的大小約為0.3mm,寄生在人體皮膚的角質層,在寄生時會挖掘皮下隧道,且在此留下卵和糞便而引起皮膚的劇癢。
傳染途徑
經由皮膚直接接觸傳染導致,特別是身體密切接觸(如:夫妻、性伴侶、家庭成員之相互傳染),再者接觸到被污染的衣物、毛巾、床褥等也會間接感染到疥瘡;因此軍隊、監獄、學校、旅館、安養院、工廠宿舍等是散佈疥蟲的好場所。
臨床症狀
皮膚紅色丘疹及頸部以下全身劇癢是主要臨床症狀,嬰幼兒的症狀也可出現在顏面部及頭部。疥蟲喜歡分布在人體皺摺及柔軟潮濕溫暖皮膚表面,好發手指縫、腳趾縫,腋窩、下腹皮帶處、腹股溝、屁股、肚臍周圍、女性乳房下、陰部、男性包皮、陰囊等處出現粟粒大小的紅疹,而外陰部病灶容易形成紅色結節,俗稱疥瘡性肉芽腫;這些疹子其癢無比,劇癢感常在夜晚及患者溫度升高時更為明顯,尤其晚上睡覺蓋上棉被則更癢,難以入眠,這可能跟疥蟲活動型態有關。
診斷
經由皮膚科醫師小心的皮膚檢查,並詢問其症狀(如夜間劇癢)及病史(如家族或團體生活內有同樣病狀的人),通常可以診斷出大部份的病症。如果對診斷仍有存疑的病例,亦可作一簡單的檢查,就是用小刀片將病灶刮下一些皮屑,加1-2滴KOH液,置於顯微鏡下,如見到疥蟲蟲體或卵,即可以確立診斷。
治療
疥瘡傳染力很高,初次感染者約一個月(2~6週)才會出現症狀,所以全家或團體中只要同睡一張床或共用相同被子衣物的每一個人,無論有無症狀,皆應同時接受治療。目前醫院常用藥物為息疥,於沐浴後使用,脖子以下全身塗抹,停留8小時後清洗,連續三天,會有局部的刺激性;優力素藥膏:連擦數天,效果稍差,除抗疥外還有止癢效果,常使用於嬰幼兒。疥蟲死亡後,皮膚的痒感可能還會持續數週,疥瘡性肉芽腫則可能數個月才會完全消除。
還有口服療法,既方便更為有效,但通常要自費,約一千多元。
注意事項
病患即刻採接觸隔離。
與病患密切接觸時則需要穿上隔離衣。
接觸病患時則需要戴手套。
隔離期間有效治療後至少3天,最好7天。
工作人員、家屬與訪客探視病患時,應穿隔離衣、戴手套。
在照顧病患前後須徹底洗手。
無法清洗之床墊、毛毯等應密封靜置兩星期。
病床環境每天以漂白水清潔。
貼身衣物、床單、被單先用熱水(60℃以上)燙15分鐘或煮沸或電熨斗燙過後,再清洗。
棉被或無法燙的衣物可置於大太陽下曝曬或靜置兩週,勿穿、勿用,待疥蟲自然死亡。
![]() |
|